2022-04-15 来源:
4月13日上午,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党支部、新校区建设直属党支部、校园建设管理处党支部通过视频会议召开“新校区楼宇与道路命名”建言献策专题座谈会。副校长朱信凯出席会议并讲话,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党支部书记、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处长、校园建设管理处处长补利军主持会议。
新校区建设直属党支部书记王甫银首先介绍了通州新校区整体建设情况,从专项规划、效果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通州校区楼宇、道路、景观设计建设情况和所需命名情况。
补利军梳理了学校中关村校区各楼宇区域的命名原则及情况,并介绍通州校区楼宇道路命名总体方向、拟定原则及工作方案。他表示,目前学校通州校区建设如火如荼,为推进通州校区校园建设工作,丰富校园人文内涵,规范楼宇、道路及景观名称,现学校开展通州校区楼宇、道路及景观命名征求意见工作。命名应充分考虑学校建校85周年以来的办学历史、红色传承与未来发展,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与一脉相承的办学理念,力求彰显学校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传承,并兼具时代特征。欢迎广大师生在此次座谈会及下一步命名征集工作中积极参与支持、建言献策,共同完成命名工作,助力学校发展。
朱信凯副校长作动员讲话。他指出,通州校区建设已迈入关键时期,楼宇、道路及景观命名工作事关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北京最美、独具风格、人大气派”的新时代示范校园,也关系到师生未来的教学科研生活,希望命名能融入广大师生的智慧与期盼,全校上下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充分考虑学校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校史校情,彰显学校文化特质与正能量精神,共建兼具红色传承与时代特色的通州新校区。
与会师生代表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及所思所想,逐一发言、各抒己见,围绕新校区楼宇、道路和景观命名的思路、原则、分类、引征、所呈现效果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内容,多角度、分层次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思路开阔的建议,如命名过程应充分考虑人大立校传统,秉承红色基因,传承学校文化理念;兼顾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体现师生理想情怀;注重命名规范,讲清避讳原则;命名中注重楼宇功能划分与层次性等
此次专题座谈会是学校“‘独树一帜’创一流——我为党代会建言献策”系列活动之一,意义重大、成效显著。下一步,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党支部、新校区建设直属党支部、校园建设管理处党支部将加强统筹部署,梳理总结师生意见建议,锚定“独树一帜”总目标,高质量做好后续命名公开征集意见、意见评审等相关工作,充分凝聚和激发学校师生在学校通州新校区建设中的智慧、热情和力量,开创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增强师生对学校认同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切实推进师生共建共治校园,以实际行动迎接学校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和85周年校庆,助力学校通州新校区建设,为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护航。
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院、国学院、应用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学院、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资产与后勤管理处、校园建设管理处、新校区建设办公室、校史馆、教育基金会等相关院系和部门师生代表参加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