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党支部参观“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

2018-06-13 来源:

2018年6月13日下午,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党支部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精神与马克思思想在中国传播运用及丰富发展的历程。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党支部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参观过程中,党员们驻足其中,认真参观展览,全面回顾了马克思伟大光辉的一生,进一步了解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理论贡献和精神境界,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运用和丰富发展的光辉历程,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世界影响和当代价值,深刻领会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贡献。

大家表示,通过参观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党员的使命担当,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探索,全面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迈入新时代,学校全体教职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全力以赴干事创业,为学校早日建成“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对于陈列的手稿、展板颇有感触,并就一些展品进行了讨论研究;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熏陶与教育,并坚定了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这次参观不仅让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全体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了解了历史,更让我们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坚定了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决心。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全体职工必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规范管理,提升服务,为建设双一流而努力奋斗。

参观活动后,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党支部全体成员就参观感想进行讨论发言。



附件:

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党支部全体成员参观讨论摘要


宋雪飞:

2018年6月13日,在处党支部的组织下,我和支部同事一起参观了“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

展览第一部分“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壮丽人生”按照马克思的生平轨迹,讲述了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为人类而工作,创立马克思主义,领导无产阶级运动,为全世界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伟大一生。

展览第二部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

展览第三部分重点展出了中国美术界新创作的马克思主义题材艺术作品。

展览全面回顾了马克思伟大光辉的一生,使我进一步了解了马克思的革命实践、理论贡献和精神境界,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运用和丰富发展的光辉历程,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世界影响和当代价值,深刻领会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贡献。

马克思为人类的解放提供了思想的火种,从根本上解放了人类的精神。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指导建立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支持1848年法国六月起义和德国革命,支持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创立无产阶级第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工人协会”。他还是一位哲学家,以哲学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变革是他改变世界的一部分。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要更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进取,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实践总结,追求真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为中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向着中国梦的实现不断进发。


俞卫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通过参观马克思主义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我看到马克思的一生都致力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党,结合近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作为一名党员,思想上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作为一名人大的普通职工,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坚持原则,注意提升工作的质量而非数量。同时树立服务意识和协同意识,多多听取他人意见,对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的好的意见,主动采纳,积极落实;加强学习,严以修身,时刻做到自警、自省、自勉,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学校 “双一流”建设努力奋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娇: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真理与价值的有机统一,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所谓“根基不稳地动山摇”。 我们作为党的最基层的一员,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我们作为服务学校修缮建设的“螺丝钉”,最直接也最正面与广大的学院师生打交道。因此,我们应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精打细算,严把质量关,站好安全岗,持续做好修缮服务,令广大师生放心满意。


丁帅:

通过参观展览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这个部分的展览,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就是基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经验和教训。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更不可能产生伟大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为这些都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都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李春霞:

在“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中,我看到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马克思十七岁时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里所说的话,他一生秉承、践行少年时期的志向,为人类解放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真正彰显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我们不可能像伟人一样,对社会、对人类有作出如此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为社会的发展尽自己哪怕是最为微薄的一份力量。当前,于国而言,全党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地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于学校而言,全校师生都在为实现“双一流”而不懈努力,我们身处时代的浪潮中,当牢记历史使命,抵制诱惑,守住为人民服务之初心,坚守平凡的岗位,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尽己所能,为学校的 “双一流”建设,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马飞:

2018年6月13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了“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展览分为“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壮丽人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新创作马克思主义题材美术作品”3个部分,全景式展示了马克思的生平、革命实践、理论贡献和精神境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运用和丰富发展的光辉历程。

其中我重点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这一部分中的第五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同时也意识到到这一思想,正不断的展现着马克思主义世界化、民族化的特征,正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落脚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就是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的实现过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这一思想的文字阐述,之所以被翻译成多语种出版发行,是因为他不仅全面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等,同时也向全世界发出了清晰的政策宣示。

所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杨殊:

马克思在1837年19岁时在柏林大学由于学习太刻苦,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只好休养。这说明学习工作都离不开一个好的身体,锻炼身体很有必要。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努力奋斗,提醒各位同事工作、生活之余加强锻炼。


方慧惠:

参观完“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展”,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因为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我们要实现2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实现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高校,一刻也离不开这一理论思想的指导。我们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能无愧于这一伟大的时代,才能无愧于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打铁还需自身硬。要进一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规范管理,提升服务,为建设双一流努力奋斗。


杨鹏:

在“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中,我学习到,马克思将其毕生精力投入到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其中,马克思通过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巨著,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也实现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其基本脉络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路径,结合中国实践,确立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理论指引。在我们日常工作中,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具体业务工作相结合,以理论学习指导工作实践,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尽绵薄之力。


分享到: